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2025-02-17 12:58:48 来源:中国政廉网
主编:闫乃军 浏览量:128651
中国政廉网北京讯(作者 沈永):2021年1月10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是推动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不仅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更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
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文化、强化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
一、弘扬法治精神,筑牢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法治精神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思想。法治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法治手段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其次,要培养全社会的法治信仰。法治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基础。要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规范,更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武器。只有全社会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法治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二、宣传法治文化,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推动全社会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文化基础。宣传法治文化,就是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要创新法治宣传方式。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手段,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案例,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通过法治微电影、法治漫画、法治讲座等形式,让法律知识更加生动易懂,增强法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一方面,要注重法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如“法不阿贵”“刑无等级”等,这些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高度契合。在宣传法治文化的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法治精华,同时结合现代法治实践,推动法治文化的创新发展。
三、强化法治建设,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只有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要加快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立法工作,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同时,要注重法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法律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其次,要严格执法。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执法的关键在于严格。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选择性执法、徇私枉法等现象。通过加强执法监督,确保每一项法律都能得到严格执行,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最后,要公正司法。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杜绝任何形式的干预。通过加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加强法治建设,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弘扬法治精神、宣传法治文化、强化法治建设,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2025年是中共中央提出《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1——2025年)的关键一年,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张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