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赋
2025-05-19 21:58:29 来源:中国政廉网
编辑:闫乃军 浏览量:64832
中国政廉网河南讯(周宾祖):夫嵩阳书院者,处中岳嵩山之麓,乃千年文脉之所钟,圣贤遗风之所萃也。书院初创于北魏,兴于唐宋,历经风雨沧桑,犹巍然屹立于斯世,诚为华夏文明之瑰宝,学子求知之圣境。
其地也,峰峦环抱,翠柏森森。晨雾氤氲,若轻纱之笼岫;暮霭沉沉,似墨韵之染林。庭院幽深,回廊曲折,朱红之廊柱,承千年之风雨;青灰之砖瓦,历百代之寒暑。庭院之中,古柏参天,其干如铁,其枝若虬,似有灵犀,静守书院之宁静。枝叶间,时有宿鸟啁啾,鸣声清越,似在诉说往昔之故事,为这古老书院增添几分灵动之生气。
书院之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大门高耸,门楣之上,题“嵩阳书院”四字,字迹雄浑,气势磅礴,彰显其尊贵之地位。入门而观,为先圣殿,供奉先师孔子之圣像,塑像庄严,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芸芸众生,传递着圣贤之智慧与教诲。弟子们皆面容肃穆,或焚香叩拜,或静立沉思,追思先师之遗风,领悟儒家之道统。殿内香火袅袅,弥漫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氛围,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先圣殿后,为讲堂。讲堂宽敞明亮,可容数百学子。讲台上,一尘不染,摆放着古朴的讲桌与戒尺,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先生们抑扬顿挫之讲学声,看到学子们专注聆听之神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这里,无数莘莘学子怀揣着梦想与抱负,聆听先生之教诲,研习经典之学问,追求着人生的真谛与价值的升华。他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豪情,在这小小讲堂里得到滋养与酝酿,而后化作满腔热血,投身于社会之变革与发展。
讲堂之侧,为藏书楼。楼高三层,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楼中藏书万卷,皆是历朝历代之经典之作。这些藏书,犹如一座璀璨之文化宝库,承载着华夏文明之智慧与结晶。时光流转,岁月更迭,藏书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学子们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代贤达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他们或低头沉思,品味着书中的深邃思想;或轻声诵读,感受着文字之韵律之美。在这里,知识如潺潺流水,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在这里,智慧如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书院之生活,亦充满了诗意与雅趣。春夏之际,庭院中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学子们漫步其间,或吟诗作赋,抒发胸中之豪情壮志;或抚琴弄曲,品味着生活之宁静与美好。秋高气爽之时,他们于书院后的山坡上,登高望远,极目骋怀,感受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阔。而当白雪皑皑之冬季来临,书院便宛如一座静谧之仙境,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学子们围炉夜话,煮茶品茗,探讨学问,谈古论今,其乐融融。
嵩阳书院之精神,犹如一首悠扬之乐章,穿越千年时光,奏响在华夏大地之上。它蕴含着儒家之仁义礼智信,道家之逍遥自在,佛家之慈悲为怀。这种精神,不仅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之学子,使他们成为国之栋梁、民族之脊梁,亦为中华民族之文化传承与民族发展,奠定了坚实之基础。
今日,吾等有幸游历嵩阳书院,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场亲密之邂逅。抚摸着古老的墙壁,抚今追昔,感慨万千。这所书院,见证了华夏文明之兴衰荣辱,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之梦想与追求。它犹如一颗璀璨之星,闪耀在历史之长河中,散发着永恒之光芒。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嵩阳书院之精神,便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头活水。它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传承与弘扬优秀之传统文化,汲取智慧之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吾等当倍加珍惜这千年文化遗产,让嵩阳书院之精神,永远绽放于华夏大地之上,泽被后世,永放光芒。
作者:于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