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河东中心小学——提高应急管理能力 共筑校园平安防线
2025-05-21 21:09:50 来源:中国政廉网
编辑:闫永岭 浏览量:4052
中国政廉网河南讯(禹志军):校园安全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提升师生应急管理能力,增强公共安全意识,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河东中心小学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全力护航校园平安,构筑起坚实的校园安全防护墙。
5月20日,河东小学通过组织专题宣讲与培训活动,将应急知识与安全理念融入日常教育。活动中,开封市祥符区教育教体局安全办季伯乐讲师,开封市祥符区红十字会池永治先生,朱仙镇中心校谢得峰校长,朱仙镇安全专干张涛主任,河东中心校张建伟校长走上讲台,围绕校园常见安全风险、应急处置流程等内容展开讲解,台下学生整齐就座,专注聆听,现场秩序井然,浓厚的学习氛围贯穿始终。
除集中宣讲外,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安全知识的覆盖范围。无论是户外集会中的互动讲解,还是结合校园文化标语开展的情景式教学,都让安全意识以更贴近师生生活的方式深入人心,推动公共安全理念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关注”转变。
为确保活动实效,我校注重活动的持续性与多样性。多场主题集会有序开展,从安全制度解读到典型案例分析,内容层层递进;台上主讲人手持材料细致说明,台下参与者全神贯注记录要点,形成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在互动式教育环节,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被充分激发。无论是围坐聆听的专注神情,还是与主讲人问答时的积极响应,都体现出安全意识教育已从“课堂”延伸至“心堂”,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理论宣讲与实践演练的结合,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特色。河东小学联合专业机构开展安全教育实践活动,现场通过演示救生圈使用、长杆救援等工具操作,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技能,让师生在“看中学”“学中练”。
值得关注的是,从主讲人演示到学生围观,从操作讲解到互动提问,多场景的呈现既保留了活动的真实感,也直观展现了安全知识传播的全过程,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效果。
由教师带领一起宣读防溺水六不准,并要求孩子们严格执行。
急救知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次有专业人员一步步教授大家“海姆立克急救”的方法。
急救技能培训是本次活动的核心实践模块。在校园操场上,身着专业制服的急救人员通过模拟演练,向师生展示心肺复苏(CPR)、创伤止血等关键技能的操作流程。从判断意识、开放气道到胸外按压,每一个步骤都规范演示,现场氛围严肃而专注。
为强化实操能力,活动设置了“模拟人”练习环节。参与师生分组上前,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心肺复苏流程,从手法力度到节奏频率,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纠正,确保技能掌握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互动式教学在急救培训中尤为突出。孩子们席地而坐,围绕主讲人提出的“遇到突发情况如何正确呼救”“如何快速获取急救设备”等问题积极发言;成年人则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应急场景中的真实案例,形成了“老带新”“学促用”的良好氛围。
演练现场的专注度印证了活动的成效。参与心肺复苏操作的师生佩戴红色绶带,动作标准而投入;围观者手持笔记记录要点,甚至自发组成“小教练”团队,在练习间隙互相指导,将“学技能”转化为“传技能”。
学生群体的深度参与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身着白色上衣、佩戴红色领巾的学生志愿者在培训中担任“实操助手”,协助传递急救设备、记录操作要点;在急救人员的指导下,他们不仅掌握了技能,更成为校园安全的“小宣传员”。
专业与规范是本次急救演练的关键词。从急救人员的制服穿戴到模拟人的操作流程,从场地布置到环节衔接,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对安全知识传播的严谨态度。同时我校张建伟校长也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急救动作做的演示。通过多环节、多场景的示范,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应急技能不仅是“本领”,更是“责任”。
通过系列活动,师生们不仅掌握了应急处置的“硬技能”,更树牢了公共安全的“软意识”。从宣讲会上的认真聆听,到演练场的积极实践,从知识竞赛的热烈参与到日常行为的自觉规范,校园里处处涌动着“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热潮。
未来,河东小学将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丰富安全宣传形式,推动应急能力建设与公共安全意识培养常态化、长效化,以更坚实的举措为校园平安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师生都成为校园安全的“守护者”与“筑墙人”。
拍照:蔡聪慧
编辑:蔡聪慧
初审:张建伟
终审:谢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