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教育
文化中国

河南:贤玉斋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真伪考

2025-05-07 22:30:48 来源:中国政廉网

编辑:闫乃军 浏览量:121560

中国政廉网河南讯(周宾祖):著名的旅游景区栾川老君山下的贤玉斋收藏一幅宋徽宗书写的《草书千字文》。消息一经披露,引起不少书法爱好者的关注。在此之前,辽宁博物馆曾收藏一幅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此卷一直被认为是赵佶真迹,并得到广泛传播。贤玉斋书卷是否为宋徽宗真迹? 拟或两卷同为宋徽宗真迹?需要加以认真考证。

        对于辽宁博物馆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已作专文考证,经多方辨识,我们认为辽宁博物馆所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为明代仿品,且为明代大书法家祝枝山仿作的可能性最大。果真如此,虽是仿品,仍不失为一幅上乘之作!老君山下贤玉斋收藏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真迹可能性最大。以下为我们辩识考证的过程。

一、贤玉斋藏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基本资料

        据收藏者介绍,贤玉斋珍藏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为英国近年回流辗转所得。此书卷纵36.5厘米,横总长1158厘米。《草书千字文》正文书写在10米长的宋绢卷芯上。卷芯宋绢有5条接缝。

        贤玉斋《草书千字文》卷头宋徽宗书写“宣和殿书”,加盖天下一人御书篆印。卷头两端装裱用皇家绣金绢,正面缎绸绣金丝凤凰,飞龙圆圈图案金箔。卷尾卷轴为象牙制作。卷头空白65厘米,卷后空白93厘米

二、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钤印

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加盖的书画印章总共有17方,其中卷首8方、卷尾9方。

贤玉斋《草书千字文》卷头除了宋徽宗书写“宣和殿书”之外,卷首加盖有8枚印章:

右上1:宣和篆印(宋徽宗书画印章)

右上2:林子篆印(云林子: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书画印章)

右上3:即之篆印(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即之)

右上4:御书篆印(宋徽宗天下一人御书印章)

右上5左:神品篆印(明代收藏家黄琳加盖)

右上5右:仲寿篆印(元代张仲寿书画印章)

右下6右:《黄琳国器书画府印》(明代收藏家黄琳印章)

神品6左:《尚宝司卿柳庄袁忠彻家藏印》明代大收藏家、大太监袁忠彻藏印 

null

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首钤印

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末除宣和、御书篆印各一篆印之外,左边从上到下钤印有:

        林子篆印(云林子: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书画印章)

        仲温篆印(明代早期大书法家宋克)

        仲寿篆印(元代书法家张仲寿印章)

        审定真迹篆印(明代收藏家黄琳印章)

        子久(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印章)

        楚英(明代进士何楚英印章)

        《黄琳国器书画府印》(明代收藏家黄琳印章)

        卷末共有9个印章。卷首卷尾装裱缎绸绣金丝凤凰,金箔飞龙圆圈图案。卷末轴头为象牙制作。

null

 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末钤印

null

卷首卷尾装裱缎绸绣金丝凤凰金箔飞龙圆圈图案

三、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 传承过程

        经过对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首卷尾印章的辨识,此卷在宋徽宗宣和壬寅年(1122年)创作之后,大致先是在御府收藏,之后经由南宋、元明书画收藏家:即之、仲温、仲寿、子久、袁忠彻、黄琳、楚英等辗转收藏。 以下为收藏者的基本情况:

        据对此卷中印章的查对和考证,林子为元代著名书画家倪瓒(1301-1374年)。倪瓒初名倪珽,字泰宇(别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江苏无锡人,元末明初画家、诗人。倪瓒家中富有,博学好古,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梦頫影响。工书法,擅楷书,书法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仲温:本名宋克(1327-1387年)字仲温,人称南宫先生。吴郡长州(今苏州市吴县)人。 曾官风翔同知。他是明代初期闻名于书坛的书法家“三宋二沈”之一(三宋指:宋克、宋广、宋璲;二沈指:沈度、沈粲)。

        此卷中的仲寿本名张仲寿(1252-1324年),字希静,元代钱塘(今杭州)人。初为内臣,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史料记载,仲寿行、草宗羲、献甚有典则。

        此卷中的子久是黄公望(1269-1354年)的字,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本姓陆,名坚, 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划归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黄公望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

        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共有黄琳篆印4枚:审定真迹、神品、《黄琳国器书画府印》前后各一。黄琳字美之,号蕴真,又号休伯、国器。明代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大太监黄赐之侄。

        篆印即之是指张即之(1186-1263年),南宋书法家,历阳(今安徽和县)人。累官司农寺丞,授直秘阁。张即之与陆游、朱熹、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张即之是著名词人张孝祥的侄子。张即之还是南宋后期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称雄一时,且有“宋书殿军“之誉 。其书法骨力强劲,运腕、结体一以遒练为宗,点画之间颇有韵。

        经过对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收藏印章及收藏人的考证、年代检测,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收藏顺序及年代大致为:张即之(1217-1250年)→张仲寿(1294-1296年)→黄公望(1332年)→倪瓒(1348年)→宋克(1375年)→楚英(1417年)→袁忠彻(1435年)→黄琳(1503年)→孙承泽(1593-1676年)

四、孙承泽对贤玉斋《草书千字文》的鉴定

        经过详查比对,贤玉斋珍藏的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曾经在明末清初传至孙承泽。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北京人。明崇祯四年进士。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大家、鉴赏家,生活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政权交替之际,曾经在明朝、大顺政权以及清朝为官,后来隐居北京西山樱桃沟,建退翁亭,号退谷。今之退谷、退翁亭即由此而得名。孙承泽晚年在此著书立说,鉴赏书画,著作较丰。

        孙承泽在鉴赏书画的时候,除了注意其真伪、艺术价值及书画家本身的问题以外,特别注意以书画实物来补充史料记载之漏。《庚子销夏记》是他在退居期间所作的书画著录专著。

        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卷八记录有“宋徽宗《草书千文》”:“徽宗《千文》,书法学怀素而腕力弱甚,后题‘宣和壬寅御书’,上用‘御书’印,签押。有云林、子久及黄琳、袁柳庄诸收藏印。予得之乱后,今已赠人。”

        由此得知,孙承泽是在明末清初的战乱之后得到宋徽宗的《草书千字文》。他所得到的“徽宗《千文》”正是今贤玉斋所藏宋徽宗赵佶的《草书千字文》。

        孙承泽认为此卷宋徽宗《草书千字文》的书艺不佳(腕力弱甚),虽然卷上钤有倪瓒、黄公望、黄琳等元、明人的收藏印,可谓流传有序,但孙承泽疑其不真(“今已赠人”)。对于孙承泽的鉴定,徐邦达先生认可,说:“当是别一伪本。”

        2020年,嘉德曾经拍卖一件宋拓孤本《郁孤台法帖》宋徽宗草书千字文残卷三页,此拓版本与贤玉斋宋徽宗《草书千字文》一致。此件作品虽不像辽博本那样恣意挥洒,但十分谨严,注重法度,亦无落字;笔划粗细变化不大,用笔细致光滑,显示出更多的宫廷风和瘦金草法特征;结字成熟,部分创造性的结构令人叹服,表现出赵佶学怀素而过之的天赋。进一步证明贤玉斋《草书千字文》为赵佶真迹的可信性!

作者:赵海钧 李孝

Copyright © 2024 中国政廉网版权所有 电话:010-66095060 1391075037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号:京ICP备2024067914号-1